返回首頁 前往長頸鹿美語企業網


瞭解孩子的畫,瞭解孩子的人   文:古淑菁

  「台灣藝術教育的困境,多半不是兒童創造力有問題,是大人的觀念出了問題。…家長評比論斷的重心還是作品的好壞,使得孩子們走向創造與美感經驗的路上,徒增很多挫折與傷害。」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一語中的,指出現在美術教育的問題。

  每個孩子都有藝術天分,卻在大人的評比與把美術當升學工具的功利態度下,孩子對美術的天分與熱情常常一下子就被抹滅。

   孩子的美術天分,就像一顆種子,需要大人以鼓與支持來灌溉,才能成長、茁壯。以下幾個建議,給關心孩子的您參考。

給孩子多點時間空間練習

  現代父母大都很著急,急著看到孩子有表現,急著給意見。當爸媽看到孩子還在亂塗鴉,沒有畫出「像樣」的成品,會想要干預,甚至忍不住批評孩子:「你怎麼都亂畫!」、「畫那什麼東西!」

  「評分會殺死很多學習熱情。」林千鈴說出她的擔憂。她表示,學習需要時間,當孩子在學習美術的基本知識時,需要許多時間思考,也需要許多時間去練習如何使用濃淡的顏色、如何表現線條、構思形成…。

  因此,林千鈴建議爸媽不要去評比孩子的作品。她以幼兒學走路為例指出,小孩一開始走起來一定 是跌跌撞撞,但是大人們確信他一定能學會走路,於是不斷鼓勵,孩子就會越走越穩健。相同的,當大人相信孩子能畫出自己的風格,給他們時間和空間去練習,孩子會發展出許多繪畫方式與表現手法。

  「每個小孩都有美感,有創造力,只要大人不要去罵他,給孩子多點時間和空間練習,他一定能表現出來。」林千鈴以堅定的語氣說。

與孩子一起接近藝術、討論藝術

   親近美術作品是認識美術最直接的方法,而參觀美術館、親近大量的藝術作品,更是培養美感的重要方式。很多爸媽聽到美術展覽就趨之若鶩,興沖沖地帶孩子去欣賞。但面對靜態的展示作品,在沒有相關知識的前提下,孩子的專心度往往維持不了二十分鐘,就會開始抱怨無聊了。其實,爸媽在帶孩子去美術館時,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準備,讓孩子帶著問題與興致去探索,整個過程會更加愉悅,孩子也會有充實的感覺。

  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也提到,「在進入美術館之前有重要功課,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來,來看什麼。當孩子事先認識畫家的故事、繪畫的風格,甚至事先已找過資料、看過圖片,知道每一幅畫的創作背景,就能夠帶著期待的興致,在會場裡靜心觀看已經熟習的作品。」

   因此,在去美術館之前,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蒐集資料,瞭解一下展覽作品的背景,跟孩子聊這些畫家的生平故事,與孩子一起猜想畫家在畫這幅畫的背景與心情,當孩子有了基本知識,對這些作品其實會很想要親眼目睹與一探究意的。

   不過林千鈴也提醒爸媽,在帶孩子欣賞一些古典大師的作品時,要瞭解其作品的時代背景。因為很多孩子看到許多大師畫的畫都非常寫實,或者唯美,誤以為一定要畫得那麼逼真、那麼像、那麼唯美才是畫的好。其實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非常多元,有許多表達「美」的方式。爸媽可以帶孩子參觀不一樣的美術館,培養孩子更多元、更多樣的欣賞角度。

   在家裡,爸媽可以透過畫冊,跟孩子一起討論、欣賞畫,豐厚孩子對美的認識與瞭解。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義工的陳媽媽表示,她常常帶著孩子一起翻閱畫冊,一起討論畫。「從孩子的眼光去看畫,常常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呢!」陳媽媽說。

   陳媽媽提到她跟六歲的孩子一起看畫的方式,她說每次看到一幅畫,她和孩子都會先靜默十幾秒。「我們兩個在『認真』看畫啦!」陳媽媽笑著說。接著她會請孩子先說說他所觀察到的東西,她再說她看到的細節,包括線條、光線的變化等等,兩人一起分享從畫裡得到的感受,孩子在無形之中也得到啟發。

以瞭解取代批評

   大人的喜惡對孩子影響很大,很多大人認為好的,孩子也會跟著認同;大人認為不好的,孩子也會覺得不好。因為當大人在批評小孩畫不好時,小孩也會覺得自己畫不好。

   很多時候,孩子畫畫常常是表達內心所思所想,孩子的作品是孩子個性的表現。因為,面對孩子的畫作,爸媽要避免從自己的觀點去批評孩子的作品,而是以想要「瞭解」孩子為出發點去看待孩子的作品。

   當孩子畫完一幅畫,爸媽可以用對話、討論方式取代批評,問問孩子的想法、感覺,讓孩子有機會去思考自己畫的作品。爸媽也可以從孩子的每張作品指出特殊價值,給予懇切的讚美。如此,孩子自然能夠發展出美的眼光。

   當爸媽對孩子的作品都能給予重視與肯定,對孩子來說,亦是激發創作的最好動力。 孩子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非常不同,對美也有許多的感受與想法,更需要大人用心去瞭解。瞭解孩子的人,欣賞孩子的畫,您會發現孩子是父母創造出最美的作品。